• 产业资讯
  • /
  • 详情页
激活创新基因 铸就大国重器: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三三三”机制引领两业融合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11-06 20:43:00

借助北京市全力推进

昌平与清华大学携手

清华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

以独具特色的“三三三”机制

成功探索出一条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昌平模式”

让古老的工业遗存

绽放出绚丽的“新质之花”


01

什么是“三三三”机制?


图片


图片

“三方协同”

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拧成一股绳,形成发展合力。


图片

“三步进阶”

推动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产业协同,步步进阶。


图片

“三段贯通”

打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全链条。



02

“三方协同”

打破壁垒凝聚合力


园区发展的首要突破

在于打破了政府、高校、企业间的

体制机制壁垒

形成了清晰的“三方协同”作战图



政府引导保障

市级两业融合政策资金、疏整促资金等政策资金支持为硬件升级注入动能。区级层面成立两业融合工作专班,高效推进项目落地。



高校智力支撑

引入14个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发挥“科研策源+成果转化”双重作用。



企业主体运作

区属未来城公司设立运营子公司,专职负责项目对接与创业孵化。



截至目前

清华大学近5年累计落地昌平企业33家

国重实验室通过技术许可等方式服务

在昌企业项目6项


03

“三步进阶”

从学科交叉到产业协同


园区摒弃“碎片化”发展

规划之初就为“三步进阶”

预留了空间与路径



立足大工科交叉融合需求

联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将学科交叉需求等核心要素融入空间规划,集中承接清华大学14个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

图片



打造“三库一平台”技术融合、精准对接机制

建立央企技术需求库、国重技术能力库、产业政策工具库与技术匹配平台,已汇聚6家央企的30余项技术需求与清华国重692个研究方向,实现“企业出题—平台匹配—实验室答题”闭环运转。

北京德力佳公司通过平台匹配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齿轮箱寿命预测模型”,测试周期缩短50%,产品顺利上市,成为“平台搭桥、校企共赢”的典范。



龙头引领拉动产业升级

生产向前延伸,引导先进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检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

三一重能建设全球最大风电试验检测平台,强化风电装备制造优势,为23家上下游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带动产业链研发效率提升35%



04

“三段贯通”

全生命周期培育产业森林


园区构建完整培育链条

让科技成果走得更远



科研向后拓展,加强转化攻关

在市发改委促进两业融合有关工作精神的指导下,基地预留5万平方米空间建设“清华国重基地概念验证中心”,提升中试服务能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金融支持,全周期赋能

构建立体化基金群,形成“早期扶苗、中期助长、后期强体”的资金支持链条。


图片

计划新设种子基金

满足清华国重早期项目融资需求;


图片

创投基金

聚焦中试与小批量生产,吸引深创投、达晨财智等12家机构参与;


图片

产业母基金

通过“母基金+直投”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比例达1:5


图片

从协同破壁到进阶融合

再到贯通培育

在市区两级政策的支持下

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的“三三三”机制

正将一个宏伟的蓝图转化为生动的现实

打造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支撑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内容来源:北京昌平

服务热线:010—69751170
电子邮箱:kechuangfuwu@wlkjc.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视界C座
未来科学城
微信服务号
未来科学城
微信小程序
未来科学城
安卓APP
未来科学城
iOS APP
Copyright© 2017-2019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一号院A106室 京ICP备170600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