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打造产业集群创新高地
协同联动绘就合成生物发展蓝图
当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引擎,一场关乎未来的竞争已然拉开序幕。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昌平区直面合成生物产业“痛点”,以区经信局、未来城管委会、未来城公司、昌发展公司为主成立的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专班办公室,抢抓申报机遇,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寻求“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破局”,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实现从“市级标杆”到“国家级示范”的跨越式发展,成功推动我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群”称号,展现了新时代产业攻坚的“昌平智慧”,获评昌平区2025年9月“通办榜样”。


政策与空间双轮驱动
夯实集群发展基石
团队深知,产业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指引和物理空间的承载,为此,打出了一套“政策+空间”的组合拳。
在政策层面,昌平区相继出台了《昌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昌平区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32条具体举措,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技术创新、集群发展等提供了全链条的政策集成支持。
在空间布局上,未来城管委会统筹未来科学城西区“生命谷”、东区“能源谷”两大核心承载空间,规划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带,有序串联两大创新组团,聚集了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烟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等一批大型企业研发总部,以及微元合成、齐禾生科等一批高潜力科技型企业,共计13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初步形成集聚放大效应,2024年,集群实现总产值突破6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搭建高能级平台
激活产学研用生态
为给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团队着力推动多能级共性平台体系建设,共14个共性技术平台,为企业成长保驾护航。
未来城管委会、未来城公司联合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团队,建设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布局生物制造过程强化等4个中心、基础数据及催化剂设计等3个平台,形成“研发-转化-应用”全流程技术支撑体系,并通过引入深圳“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的先进模式,提供成果孵化空间、专业化运营服务及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为企业搭建资源对接、技术研讨、成果展示及加速培育的一站式平台。目前该创新中心已投入运营,入驻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多个项目团队,为攻克产业核心技术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同时,还有多个高能级平台已建成投用或正在建设,如昌发展联合丹纳赫及中科院过程所打造的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涵盖了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质谱检测、医用材料科创三大平台,已与国家实验室等多个科研机构及企业展开合作;中科院化学所建设的化学与生命健康交叉中心,可提供“基础科研—功能评价—GMP生产—临床申报”全流程服务。通过搭建共性技术平台,深度融合产学研用资源,构建形成协同创新、高效转化、开放共享的良好生态,为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助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此外,未来城管委会、未来城公司联合中科院微生物所等高校院所举办生物制造全链条标准化研讨会等十余场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搭建产学研用跨界对话桥梁,加速技术标准制定与推广,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共性瓶颈问题,进一步巩固昌平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与行业影响力。
展望未来,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专班办公室将以此次获评国家级集群为新起点,持续强化“创新策源-产业转化-生态构建”的核心能力,向着建设全球合成生物制造创新高地的目标阔步迈进,努力为全国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宝贵的“昌平经验”。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