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下午13:30-16:30,中生协可燃委会同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铝材料院、中国瑞典商会、中国欧盟商会,在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联合举办“中欧企业创新合作商务交流活动”。

活动将以“共同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聚焦可持续燃料赋能可持续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探讨新技术市场应用、示范、认证互认及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活动安排
13:30-14:00
参观北京未来科学城展厅

14:30-16:30
中欧企业创新合作商务交流会

交流内容
如何共同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燃料全球竞争力分析与市场需求
中国水运行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燃料
讨论:可持续燃料的投资

可持续铝创新合作需求与应用
数据安全与数联网全球根节点技术
讨论:紧密协作实现可持续产品价值

瑞典可持续城市垃圾收运的应用及价值
中国瑞典可持续城市及建筑合作与认证
讨论:推动可持续产品在建筑中的应用

已确定的瑞典交流企业

瑞典恩华特集团(Envac AB)作为全球垃圾自动收集领域的发明者和领军者,自1961年发明全世界第一套真空垃圾收集系统以来,恩华特智能垃圾收集系统已遍布全球各地,安装了超1200套大型智能垃圾收集系统,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办公、城市中心 、厨房、医院和机场等地,每日服务于千万计居民与用户。
如水电煤供应以及污水处理一样,恩华特系统将垃圾运输从走廊转移到墙内,从路面转移到地下管网。该系统利用抽风机制造负压气流,将垃圾收运至收集站并自动压缩,全程由电脑程序精准控制,封闭运输,无需人工操作与直接接触,无异味外溢,可杜绝二次污染与交叉感染。与传统方式相比,该系统简化城市废物管理,可降低至少50%的垃圾收 运费用,减少高达90%的碳排放。
目前,恩华特正在瑞典哈马碧(Hammarby Sjöstad)支持系统使用者对不同类别生活垃圾进行精细化分类,以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这项试验对象是居住在哈马碧的居民 , 试验结果是,如果斯德哥尔摩家庭的所有垃圾都正确分类,居民每年可以减少 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生活垃圾产生的化石排放量的一半。1983年,恩华特在香港设立分公司,进军亚洲市场。2005年,台北101大厦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投用,为超高层建筑垃圾收运提供高效方案。香港多个高密度公屋及2010年建成的特区政府办公大楼均采用该技术。2006年,该技术推广至大陆,至今已有超70套系统在建和运行,成功应用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未来科学城、西安空港新城等新城区,取得良好效益。 同时,恩华特积极参与大型医院建设改造,如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等, 解决了医院垃圾/污物收集转运难题,改善了医疗就诊环境,提升了医院形象,赢得良好口碑。

瑞典艾柯集团是一家为工业客户提供零部件和系统产品的全球制造商。系统包括电器柜和各类系统产品。零部件则涵盖了注塑成型、电感元件、布线系统和板料加工等领域。
艾柯集团成立于1994年,由ABB工业系统的变压器部门Aros Kvalitetsplast及ABB继电器配件部门合并而成,最初命名为Aros Quality Group。集团自初创阶段便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增长并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集团员工约8400人,其中89%的员工供职于瑞典以外业务不断增长的国家。艾柯集团于2001年在瑞典AktieTorget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于2017年转至纳斯达克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总部位于瑞典东部重要的工业城市Västerås,该城市被称为瑞典的“电力之城”。
艾柯集团在中国一共有四家工厂,分布在上海和苏州等城市,做到了集团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覆盖。艾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和艾柯艾彼磁性元件(上海)有限公司作为艾柯集团的一部分,为高要求的工业客户提供磁性元件和和线束系统。产品包含:各种范围的干式磁性元件,从工频、中频到高频产品,从电子元器件到真空压力浸漆、环氧浇注和液体冷却产品,从低压到最高35KV高压产品。这些产品应用于铁路牵引、传动、新能源、暖通空调、船舶、电力、通用工业等领域。艾柯公司可以根据中国客户需求,整合艾柯集团超过三十年来自全球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发挥本地采购和全球供应链优势,为客户提供定制的、有竞争力的、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海克斯康是一家结合先进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瑞典公司。该公司通过数据赋能,为航空航天、工业、农业、海洋、石油化工、汽车、医疗、城市规划及建筑、新能源等领域提高效率、生产力和质量。2024年,海克斯康全球销售达到54.011亿欧元。
海克斯康已将可持续及碳减排作为集团转型的重要内容,减排目标已获得联合国科学基础目标倡议(SBTi)的批准。海克斯康的减排路线是:
---到205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到2030年,以2022年为基准年,将绝对范围1和2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95%;每增加1欧元收入,将第三类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1.6%;将可再生电力年主动采购量从2022年的34.8%提高到2027年的100%,并在2030年前继续保持可再生电力年主动采购量为100%。
---到2028年,50%的供应商须实现基于SBTi目标。
海克斯康的减排方式为:通过技术大幅减少碳排放、降低物料消耗与废弃物,并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帮助整个行业减轻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例如:帮助某电动滑板车制造商采用基于摄像头的测量解决方案,使年废品量减少93%;为电动汽车充电站提供最佳选址方案;合作利用地理空间数据,为城市规划者挖掘社区和建筑使用太阳能的潜力;为矿区超过600辆作业车辆使用提供安全系统,事故率实现零突破。这些帮助客户实施的产品线,避免了客户在历史上排放量3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成立于1966年,是瑞典最早专注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家级应用型科研机构。IVL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可持续环境、可持续转型与可持续社会为核心方向,致力于通过创新科技和政策实践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自2015年以来,IVL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共同建立“中国-瑞典大气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持续推动中瑞在环境监测与减排技术领域的合作。
在中国,IVL主要开展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可持续咨询与认证服务,包括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产品声明(EPD)、碳足迹(CFP)、生命周期成本(LCC)计算、EPD审核及合规支持,并提供针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咨询与应对服务。
CBAM服务帮助出口企业识别并量化产品的碳排放,构建符合欧盟法规的排放核算体系,编制合规的报告文件,为企业应对碳关税、提升国际绿色竞争力提供全面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IVL在1998年基于ISO 14025及相关国际标准,创立并运营国际EPD体系(The International EPD System)。该体系是全球最早、运行时间最长的EPD项目之一,现已在全球近50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发布17000余份EPD报告,成为国际绿色贸易中的重要通行体系。
IVL采用光学遥感技术开展在线监测活动。监测系统可用于炼化企业、工业园区、港口、船舶、室内空气质量等领域,对烷烃、烯烃、芳香烃和VOCs的排放总量及分布,筛查VOCs重点排放源等进行监测,发挥实施效验证或修订排放因子及排放模型等功能。
目前,可持续燃料及产品的国际化互认是当前的重要趋势。各国及行业通过EPD平台合作,可以为企业打通一条高效、透明、互信的绿色贸易“快速路”。

会议交流指导顾问

纪永波 主任
现任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清洁能源车船分会副会长,交通运输部水运行业专家库专家,大连海事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水运经济管理与政策、船舶运输技术与标准等方面的基础性、政策性和应用性研究,落实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在内河高质量发展、船舶运力结构调整、长江江海联运体系、内河船型标准化、船舶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绿色智能船舶技术、国内水路运输管理等领域主持和参加了3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地方政府、港航、能源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为相关部委和企事业单位制定政策、战略和规划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行标1项,著有专著1本,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项,国标1项。

李丛笑 博士/教授级高工
住建部科技委绿色建造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双碳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绿色建造、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绿色低碳城区以及碳排放等领域,深入开展“双碳”研究与实践,参加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以及国标《城乡建设碳排放计量核算标准》、《零碳建筑技术规程》、《近零能耗建筑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编制,主编住建部《建筑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导则》,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推动行业绿色建造技术发展,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

可持续铝联合实验室发起单位介绍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材料院”)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铝业集团四大专业研究院之一,是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研究院,拥有材料开发、产品制备及应用服务全流程的实验、中试、孵化及检测分析能力。
研究院面向熔铸与压铸、绿色循环、材料制备、仿真数字化、应用技术及EVI等领域开展基础研发和前沿技术探索,致力于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船舶制造、高表面及包装等方向的铝镁合金新产品开发,已获批的先进铝合金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等国家级平台,为用铝企业轻量化及碳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铝材料院长期以来坚持中欧创新合作。2016年以来承担丹麦《基于绿色燃料的清洁航运》项目有关可持续燃料对金属构件的腐蚀及轻量化等内容的研发,取得了较好的项目成果。为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铝材料院正在积极筹建“可持续铝联合实验室”。欢迎国内外具有可持续铝研发和应用需求的企业合作洽谈!

中欧可持续燃料创新合作平台
发起单位介绍

绿燃(北京)电燃料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燃”)是丹麦《基于绿色燃料的清洁航运》项目成果转化公司,创新团队成员来自挪威、瑞典和中国。
2023年7月11日,绿燃获得欧盟可持续及碳排放认证证书(ISCC EU)。通过认证的生物甲醇、生物二甲醚、生物LNG 碳排放量为-16至-18 g CO2 e / MJ,其中生物二甲醚是ISCC EU系统中唯一一家对全产业链进行认证的燃料生产单元。
2025年8月15日,绿燃与挪威斯塔万格大学及瑞典ZeroLink AB 合作,共同进入《首批中欧能源合作典型案例名单》。典型案例内容为“电LNG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及创建“中欧可持续燃料创新合作平台”。
2025年9月10日,中铝材料院与绿燃及瑞典ZeroLink AB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未来5年继续共同促进中欧创新合作,创建“可持续铝联合实验室”,促进可持续铝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并在交通、建筑、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共同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欢迎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机构
参加中欧企业创新合作商务交流活动
报名方式:
info@somaker.org
报名信息:
姓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联系方式
截止时间:
2025年10月23日17:00

会议联合组织机构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内容来源:中生协可燃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