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资讯
  • /
  • 详情页
人工智能+未来科学城!重磅成果闪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发布时间:2025-08-11 14:27:00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成为发展“互联网+”的顶层设计

2025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部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十年间,AI突破了一个奇点,人工智能迎来创新突破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机遇期和窗口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未来科学城作为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枢纽型主平台‌

是北京昌平

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区

核心区和主力军

2024年,未来科学城

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

三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总收入突破五千亿元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

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


2025年2月,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昌平区要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及“合成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速紫光数字经济科技园、中软国际新总部等项目建设,将朱辛庄片区打造成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改造350家以上中小企业,形成8个链式数字化转型模式,培育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5个。统筹布局“3+N”算力中心体系,提速“万兆光网”建设,推动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


近期,未来科学城聚焦AI+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已陆续发布《昌平区“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昌平区“人工智能+能源”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而在刚刚结束的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未来科学城多家企业亮点闪耀

小未带您按人工智能+科学城产业逛大会——




图片





人工智能+医药健康



未来科学城生命谷入驻企业“分子之心展示了业界首个功能齐全的 AI 蛋白质优化与设计平台 MoleculeOS,带来比 AlphaFold 3更优的复合物结构预测能力、超高精度的蛋白质动态设计能力,和数十项面向生物制药、生物制造产业的解决方案,为生物经济注入了引领变革的强大动力。目前,分子之心已经面向产业和学术界开放 MoleculeOS。

图片

“分子之心”是由 AI 蛋白质折叠奠基人许锦波创立的 AI 蛋白质设计公司。 许锦波表示,“借助全球领先的 AI 技术,可以让不具备 AI 背景知识的生物学家也能在电脑上精准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产品。希望 MoleculeOS 能成为生物学家能力的放大器,将他们从繁琐的实验室操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战略性的方案设计及判断,带来更精准、更安全、更长效的药物和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生物制品。”



图片





人工智能+先进能源


未来科学城东区入驻央企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简称低碳院)作为WAIC“挑战杯”揭榜挂帅竞赛的发榜单位代表,受邀出席AI青年先锋对话论坛。会上,低碳院代表介绍了AI中心的发展情况和研发领域,并对发榜题目《人工智能赋能的能源领域场景大模型开发》进行了解读。在大会的主要展厅,低碳院通过视频形式展示了AI4S项目在能源科研领域的六大应用场景建设成果,包括能源科研助手、扫描电镜图像处理、费托合成催化剂研发、交联聚乙烯研发、CCUS选址优化以及矿井地下水库建模等,充分体现了低碳院借助AI技术赋能清洁能源科研的强大实力。

微信图片_2025-08-08_154801_396.jpg


未来科学城西区入驻央企中国石油的昆仑大模型精彩亮相大会开设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昆仑大模型是我国能源化工领域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行业大模型,目前已训练形成3000亿参数语言、44亿参数视觉、800亿参数多模态行业大模型,研发形成地震处理、地震解释、测井处理解释、炼化时序等8个专业大模型,打造地震智能化声波全波形反演、乙烷制乙烯装置工艺运行优化等能源化工行业100个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初步形成。

图片

中国石油“高性能合成橡胶材料研发”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40个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该场景基于昆仑大模型打造。


2024年入驻未来科学城西区的中国石油首家新型研发机构——中国石油(北京)数智研究院,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作为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深度参与了昆仑大模型的落地应用。



图片





人工智能+先进制造



未来科学城机器人企业松延动力(Noetix Robotics)在本届WAIC中展出两款重磅产品:高动态运动平台N2和仿生情感机器人“小诺”,展示其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与人机交互两大关键维度的突破能力。N2小顽童曾获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竞赛亚军,兼具高能效驱动、环境适应与稳定续航能力,是面向未来家庭与服务场景的通用运动平台。

图片

图为松延动力高动态运动平台N2在WAIC现场展示


“小诺”则具备实时面部表情复现与自然语言交互能力,支持精准识别与模仿人类情绪变化,显著提升人机沟通的情感真实感与亲和力,成为智慧家庭、教育陪伴、康养辅助等新场景应用的理想载体。

图片

图为松延动力仿生情感机器人“小诺”在WAIC现场展示


以清华、浙大为核心的团队背景和底层软硬件自研能力为支撑,松延动力正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未来,公司将持续围绕仿生结构、力控算法、具身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深耕,探索ToB与ToC市场的融合落地路径。




图片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


《昌平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一核、两翼、两融合”的发展布局: 以朱辛庄-七里渠区域为“一核”,以“生命谷”“能源谷”为 东西两翼,以昌平新城、回天地区为南北两大融合区,构建“一核、两翼、两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其中的“一核”即朱辛庄-七里渠即位于未来科学城西区科技服务产业园。未来科学城西区数字经济金三角“小米、紫光、中软国际”在WAIC中均有亮眼成果。

图片




在现场,观众戴上小米AI眼镜,搭载大模型的AI眼镜可在多场景下获得针对性回复,让“看、说、记、想”成为可能,解决了传统AR设备识别慢、交互浅的问题。一位购买了小米AI眼镜的相机博主介绍AI眼镜的最大价值就是解放双手。平时工作,无论他随身带了多少台手机、相机,都有可能在需要拍照时“没手”操作,这时如有AI眼镜便可通过语音呼唤拍照。他认为,带拍照功能的智能眼镜会是未来影像记录的一种重要工具。

图片




作为数字化及AI解决方案领导者,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以“聚合・智跃迁”为主题亮相展会,全面展示其在“AI in ALL”与“AI for ALL”的技术创新与落地实践,以全新升级的灵犀智算解决方案加速百行百业智慧跃迁。新华三凭借AI技术的创新突破与扎实的行业实践积淀,赢得业界广泛认可,并将持续充分发挥“算力×联接”的乘数效应,以开放创新聚合算力、数据、大模型、生态,全面释放AI效能,让产品和解决方案更智能(AI in ALL),让客户应用更智慧(AI for ALL),加速百行百业智跃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新华三参展图片  >>



中软国际在WAIC上签约成为华为昇腾大模型一体机伙伴,布局打造自有品牌一体机,实现 AI 领域软硬一体全栈增强。本次合作签约,标志着中软国际正式成为华为昇腾大模型一体机伙伴。中软国际将依托华为昇腾国产算力硬件,结合多年来在政务、金融、制造与大企业、教育、医疗、智慧园区等行业领域积累的解决方案和多套成熟应用,升级迭代之前与华为联合发布的教育DeepSeek智云大模型一体机、DeepSeek医智联控一体机、DeepSeek园区大模型一体机、DeepSeek政务大模型一体机、DeepSeek金融大模型一体机等,打造推出中软国际自有品牌大模型一体机产品矩阵。

图片

图为“大模型一体机伙伴合作”签约仪式




未来科学城东区入驻央企中国电信云网操作系统研发中心深度参与了集团公司中国电信展示的“星辰大模型能力体系”。该体系覆盖语义、语音、视觉、多模态四个方向,“全模态、全自研、全国产”。其语音大模型是国内首个支持中英双语与50种方言自由混说的语音识别大模型;其视觉大模型是业内首个基于知识的万物布控视觉大模型及业内首个全模态可解释鉴伪大模型,视觉理解能力共获得国际顶级AI竞赛10项冠军,已规模应用于政法公安行业、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

363b7f35bc7226ed0b95f3010d53080.jpg




未来科学城沙河高教园入驻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应邀出席AI女性菁英论坛,并受聘全球数字赋能妇女发展交流合作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校长徐坤应邀出席智能教育论坛,并作以《智能技术与教育变革》为题的主旨演讲。徐坤指出人工智能创新加速演进,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创新基础,也为教育突破“标准化束缚”,回归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内在潜能、促进全面发展的本原提供了变革动力。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汇聚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图片

图为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在WAIC发表主旨演讲


国务院参事、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教授应邀出席人工智能赋能无线电创新发展论坛,并作以“ComAI:迈向6G原生AI之路”(ComAl: The Road Towards NativeAl of 6G)为题的主旨演讲。张平深入探讨了未来通信的关键方向并指出,6G将把“网络原生AI设计”作为核心考量,其中语义通信是重要组成部分。ComAI旨在解决传统通信中传输速率与资源消耗的矛盾、信息压缩效率以及低信噪比下的适应性问题。该系统受自然智能处理启发,深度融合通信与智能,通过语义基(Seb)高效编码语义信息,将源特征、下游任务与通信过程原生融合;通过同义映射优化整个系统,节省带宽并提升性能,可应用在如人形机器人和智慧港口的多AI智能体协作通信中。


内容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司、中国石油报、中国基金报、中新经纬、新华三、中软国际、国资小新、NOETIX松延动力、北京邮电大学


服务热线:010—69751170
电子邮箱:kechuangfuwu@wlkjc.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视界C座
未来科学城
微信服务号
未来科学城
微信小程序
未来科学城
安卓APP
未来科学城
iOS APP
Copyright© 2017-2019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一号院A106室 京ICP备170600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