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资讯
  • /
  • 资讯列表
  • /
  • 详情页
AI驱动企业智能服务升级:玻尔科研空间站推介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15 11:22:00

a43372138735fd30d2753ae9d06b0f8c.png

7月11日, “拥抱 AI・新质引擎-AI 驱动企业智能服务升级”玻尔科研空间站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本次推介会是“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与深势科技共同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发展中心、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国资委、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出席。

上个月,首场玻尔科研空间站推介会在中关村顺利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在京重点实验室等的上百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科研智能化转型的前瞻观点与实践经验,并对玻尔科研空间站表示认可。在强烈反响下,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再次携手深势科技举办此次专场推介会,聚焦企业及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智能化转型,通过深度研讨与案例实践,着力构建适配企业转型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生态,助力科研范式变革进入深化实践新阶段。
图片
AI for Science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创新模式,为电池、材料等领域的研发智能化升级开辟了新路径。会上,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理事、深势科技创始人兼 CEO 孙伟杰带来了题为《AI for Science 为研发智能化升级带来新机遇》的主题演讲
图片
AI for Science 推动的科研范式革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工具的迭代,更重构了科研创新的底层逻辑,推动物质科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孙伟杰表示,AI 的模型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工具调用能力在不断提升,如果将 AI 的这些能力用到科研领域,那么科研三项基本任务,读、算、做都会发生很系统的变化。玻尔科研空间站聚焦“读-算-做”全流程及教学研用多场景,正在系统性重构科研支撑体系。以科学导航为核心的玻尔科研空间站,通过攻克文献检索管理、跨学科知识挖掘、实验计算协同等关键环节的痛点,将数据库、研发计算软件、实验室都升级为智能化平台,并将各项科学生产要素充分打通,使得科研人员得以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限制,将更多智力资源投入到原创性研究领域,从而加速前沿领域的探索步伐。例如,在电解液配方设计及优化中,基于研发智能平台,对千万级电解液化学空间进行多级筛选,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图片
随后,深势科技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李琴带来主题报告《玻尔助力研发迈入新时代》。李琴介绍道,科学导航通过推进科研数据的智能化挖掘,正在催生新的发现。平台的智能检索与分析能力让文献阅读实现从“大海捞针”到“按图索骥”的质变。它能精准理解复杂研究意图,跨越关键词局限,洞察全球上亿篇文献中的隐性知识关联,显著提升研究起点与效率。作为科研智能体,玻尔搜得准、更新快、理解深、专业强的优势,正助力科研工作者加速创新。玻尔已建立包含2000万名全球活跃学者信息的数据库,并整合了超过14万种学术期刊资源,涵盖从人文社科到自然科学的26大学科领域,1000+研究主题。同时,平台的应用商店提供200多款科研工具,覆盖文献调研、干湿实验、数据分析、科研绘图等全场景。此外,玻尔的开发者平台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定制化应用,既满足不同技术能力的开发者需求,也推动平台生态的持续共建。围绕“读、算、做”,玻尔提供了多样的工具和能力。目前深势科技已与数十所高校,以及多家材料能源、化工医药龙头企业形成合作,赋能各行业研发。
图片
最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汉作为玻尔的早期用户,分享了使用体验。他指出,学术领域长期存在着追求原始文献的“原教旨主义”传统,研究者不仅需要广泛涉猎文献,更强调对原始文本的深度研读。然而在当代科研环境中,文献总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学科交叉趋势日益显著,这对研究者的文献处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超过个人认知负荷的文献海洋,传统研究方式已显疲态。交叉学科研究的复杂性要求学者必须突破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但现有学术工具难以满足智能化的文献推荐需求。玻尔的诞生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一技术缺口。平台通过跨学科文献检索、智能问答与文献解析及知识库管理等核心功能,在看似细微的交互层面实现了关键突破。这些技术创新在协同作用下有效降低了学术研究的认知门槛。从产品发展轨迹观察,张天汉完整见证了玻尔从原型开发到规模化应用的演进过程。玻尔在迭代过程中逐步展现出对学术生态的改造潜力:通过优化文献获取路径、提升信息处理效能,重塑了传统学术研究的工作流程。这种技术赋能不仅体现在个体研究效率的提升层面,更在宏观层面推动了学术共同体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图片
在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 AI for Science 赋能科研创新达成了广泛共识,并肯定了玻尔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科研工具和服务。AI for Science 带来的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科研范式的系统性升级。从灵感萌芽到成果产出,玻尔构建了覆盖科研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体系。
近期,以首都为科技创新矩阵的起点,科学导航已经上线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并与河南省、宜宾市、深圳市等地深度合作共建,在实践中切实赋能不同类型的科学研究与研发需求。玻尔如星星之火般在神州大地上燎原。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节点,玻尔不仅加速着科研范式的根本性变革,更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科研创新体系。未来,深势科技将继续以先行者姿态,为全球科研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开启“大科研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关于深势科技

深势科技是全球AI for Science领导者,AI for Science 即运用 AI 学习一系列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并进一步解决科学研究和工业研发领域的关键问题。
依托在交叉学科领域的深耕,构建了“深势·宇知”AI for Science 大模型体系,并进一步解决科学研究和工业研发领域的关键问题,将众多学科的科研方法从“实验试错 / 计算机”时代带入了“预训练模型时代”,形成了AI for Science 的“创新-落地”链路和开放生态,构建了基于AI for Science的微尺度工业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为人类经济发展最基础的生物医药、能源、材料和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打造新一代研发系统。

深势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布局研发中心。科研技术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汇集了超百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博士及博士后在公司成员中占比超过35%。核心成员获得过2020年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相关工作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全球 AI 领域十大技术突破。

服务热线:010—69751170
电子邮箱:kechuangfuwu@wlkjc.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视界C座
未来科学城
微信服务号
未来科学城
微信小程序
未来科学城
安卓APP
未来科学城
iOS APP
Copyright© 2017-2019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一号院A106室 京ICP备170600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