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资讯
  • /
  • 详情页
未来科学城竞速合成生物新赛道,撬动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4-22 14:34:00


开篇语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新质生产力”,阐明其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潮在昌平处处涌动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昌平大地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本平台将陆续推出关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系列报道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合成生物学技术被认为是认识生命的钥匙和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被誉为“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竞相追逐的产业战略高点。我国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布局到“十四五”时期强调对生物合成的应用,为发展合成生物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去年以来,我区加速布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从产业布局、技术创新、政策保障等方面,在合成生物制造赛道上不断发力着力打造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落子园区

因地制宜构建产业布局


“合成生物”这个大多数市民听起来还显陌生的词汇,2024年开年来在昌平区不断地回响。1月6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未来科学城举办。会上,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筹)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


前者重点布局生物催化剂设计、生物制造原料开发、生物制造过程强化、生物制造产品工程等四大分中心,将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开展全流程技术攻关,为引领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筑牢基础。

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以昌平全域为基底,以未来科学城为重点,结合现有规划条件和产业用地开发时序,分步有序规划建设创新孵化区、转化加速区、高端制造区、总部办公区等“四大功能区”,形成“U”字型空间布局,有序串联“生命谷”和“能源谷”两大创新组团,有效衔接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更好地服务北京未来产业布局,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筹)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落户未来科学城,对于昌平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以此为契机,我区全力构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八个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所谓‘八个一’是指打造一个产业集聚区,组建一个国家创新中心,出台一批产业支持政策,聚集一批优质高效企业,搭建一批关键共性平台,设立一批产业发展基金,汇集一批产业骨干人才,支持一批有效应用场景。”未来科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八个一”产业支撑体系,昌平区将努力打造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样板间”。


“我们近期将启动15万平方米起步区建设,打造集‘总部办公+研发平台+孵化加速+小试中试’为一体的创新孵化空间,满足各类生物制造产业需求。”未来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技术支撑

研发点燃产业引擎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科学饮食观念的普及,健康和糖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但一种天然稀少糖——阿洛酮糖被研究发现是个理想的新一代食糖。这种糖由于在无花果干中天然存在,也被称之为无花果糖。

阿洛酮糖口感上与蔗糖接近,但热量仅是蔗糖的1/10,这或许是甜食爱好者的“福音”,但是它高昂的价格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无法享受到它的“甘甜”。


“传统的阿洛酮糖生产方式是以果糖为原料,经过差向异构酶转化、多套模拟移动床分离,单次得率仅有20%-30%;且多次浓缩、分离的过程能耗极高,导致阿洛酮糖成本高昂,难以规模化应用。”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元合成)创始人刘波介绍道。

针对这一痛点,微元合成设计了一条新的生物合成路线,采用成本更低的葡萄糖作为原料,设计全新的阿洛酮糖的代谢通路放置于微生物中,将产物转化率提升至60%,发酵产量达到150g/L,单批次发酵时间也较赤藓糖醇缩短一半。现阶段,微元合成已经与国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规模化量产阿洛酮糖。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彻底改变和革新传统的生产方式,把成本给它降下来,让一款只在高端市场才能吃到的一种天然糖,变成普通群众都能吃得上、吃得起的健康糖。”刘波表示,未来,微元合成将致力于使用低碳、节能和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各类化合物,助力医药、日化、农业、食品、饲料和材料等领域加速发展。





产业的爆发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于含“研”量极高的合成生物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在我区,像微元合成这样致力于突破新技术、让普通人受益的合成生物制造企业还有很多,通过新型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传统育种方式的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禾生科)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坐落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齐禾生科,通过在基因编辑底层新工具挖掘、自主知识产权基因编辑工具优化、安全高效递送系统开发以及突破性种质资源创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形成了以SEEDIT™平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链条,能够实现基因的精准敲除、碱基替换、基因表达精细调控以及大片段DNA精准插入等复杂的多重基因/基因组操作。

“传统育种方式,我们想要实现对植物基因的改变往往需要用很久的时间进行很多代品种更迭,可能一晃就是很多年。而现在通过SEEDIT™平台,我们可以实现对基因性状的快速改变,一代作物即可完成育种实验。目前公司基于SEEDIT™平台开发的许多相应技术已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等顶级期刊发表。”齐禾生科首席执行官张蓓介绍道。


除了研发基因编辑技术外,齐禾生科也针对水稻、小麦、玉等米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以及经济特色植物建立了自主高效递送体系,进行精准改良。公司于2024年1月取得高油酸大豆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另有小麦、水稻等多个基因编辑性状产品正在安全证书审批流程中。“我们希望自己的技术能更多地运用到市场上,为昌平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蓓表示。

此外,我区依托北京化工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和重点产业承载区,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加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突破,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参与全球生物经济产业合作与竞争发挥支撑作用。






政策助力

形成产业新优势

技术创新构筑产业基底,而在新赛道上实现成功赶超的背后必有产业政策的支撑。去年年底以来,针对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我区抢抓机遇,开展了一系列“大动作”。

2023年11月,昌平制定出台了《昌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布局合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及美丽经济、农业及食品、环保、能源、新材料“五大”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规划。

12月份,区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了《昌平区生物制造产业工作专班组成方案》等相关事项。

2024年1月,发布了《昌平区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推出10个方面共32条措施,从创新孵化、产业集群、项目落地、推广应用等环节提出支持措施,促进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平台和重磅人才集聚发展,助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开启新篇章。


政策落实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为此,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躬身示范,推动政策真正落地。继1月份出席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后,2月份,围绕推进生物医药、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区委主要领导赴上海、深圳市招商考察,马不停蹄走访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了解产业最新技术,学习先进经验,对接优质资源,推动相关项目落实落地。区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走访服务辖区企业,上门送“服务”、解难题,助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在产业政策和重点推进这种“靶向效应”作用下,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在昌平犹如“旭日东升”,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4年对昌平区乃至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我们将会同市有关部门,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单位合作,扛起职责使命,科学规划统筹,分步组织实施,加紧推进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尽快做大做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北京打造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提供战略支撑。”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热线:010—69751170
电子邮箱:kechuangfuwu@wlkjc.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中心B座3层
未来科学城
微信服务号
未来科学城
微信小程序
未来科学城
安卓APP
未来科学城
iOS APP
Copyright© 2017-2019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一号院A106室 京ICP备1706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