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资讯
  • /
  • 详情页
北京日报报道未来科学城成果推介会 聚焦氢能创新最前沿
发布时间:2022-04-12 11:22:00

4月8日,北京未来科学城科技成果推介会首期活动通过线上方式举办。活动主题聚焦 “氢听未来”,多位行业大咖共话氢能创新,吸引了3500余人次在线观看。据活动介绍,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全球居首。


电力设计规划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饶建业围绕“双碳背景下,‘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思路”进行了演讲。饶建业介绍,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约3300万吨,居全球第一。我国制氢方式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占比80%。“双碳”背景下,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后通过电解工序制氢的“绿氢”占比将逐渐提升,预计2050年达到70%。


谈及我国目前氢气的用途,饶建业表示,目前我国氢气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占比达到84%。预计2025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约占10%至15%。根据我国制定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新型储能和氢能有望规模化发展并带动能源系统形态根本性变革,“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实现氢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的发展目标。



随后,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介绍了“绿氢制备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柴茂荣表示,绿氢是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到2050年我国平均制氢成本有望达到每千克12.37元,氢能供应端市场规模达到13027元。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测,到2060年,氢气平均需求量约1.3亿吨,中国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格局。



“双碳”目标的提出让氢能产业热度攀升。但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电子研究所所长邓占锋也坦言:“目前氢能产业很热,但不要过于浮躁。”他表示,氢能和电力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能源载体,但同时,“电—氢”和“氢—电”两个转化过程不是必然耦合的,适度独立,天地更大。他还做出预测:氢能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预计“十四五”起步,“十五五”会实现大发展。



此外,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陶志杰呼吁大家要更多要去关注技术方向,关注场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氢能部主管王鹏杰谈到华能集团的风电动态制氢技术已经能够匹配大型能源基地的布局;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院高级工程师刘聪敏介绍国家能源集团在35MP和70MP加氢站上的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据悉,华北电力大学与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联合发起成立“北京未来科学城双碳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目标就是致力于成为各能源央企打开院墙合作的链接器、昌平区政府能源产业决策的外脑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引擎。北京未来科学城科技成果推介会是未来科学城双碳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筹备以来首期推出的活动,联合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在本次活动后,将会聚焦更多能源主题开展成果推荐、观点碰撞等活动。



错过直播没关系~

按需领取:4月8日直播回放,截止日期4月15日。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赵语涵

底部二维码-加服务号.png

服务热线:010—69751170
电子邮箱:kechuangfuwu@wlkjc.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视界C座
未来科学城
微信服务号
未来科学城
微信小程序
未来科学城
安卓APP
未来科学城
iOS APP
Copyright© 2017-2019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一号院A106室 京ICP备170600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