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中的北京冬奥会
哪个场景最令人难忘?
众多答案里,一定有人提到
火炬传递和开幕式上
大手笔展现的中国式浪漫
在此过程中
就有咱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
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
特殊“舅甥”的深度参与
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张驰:火炬寒冬传温暖
张驰是冬奥公园点位第357棒火炬手,虽然只有短短50多米的接力距离,但他至今仍感觉意犹未尽,忍不住回味那一份激动和兴奋,并将自己的喜悦和自豪,分享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温暖”。
张驰是北京市青联委员、昌平区青联副主席,毕业于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如今在未来科学城东区能源谷工作,担任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北研中心”)项目预研总工程师。他曾参与了下一代支线客机、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的论证,以及国产大型客机架机管理工作、“灵雀B”新构型技术验证机研发等。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未来科学城青年科技工作者担任北京冬奥火炬手。”作为一名青年工程师,张驰当火炬手的兴奋劲儿一直按捺不住。他说,手中的氢能火炬让他深切感觉到冬奥的温暖和科技的温度。火炬接力意味着精神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传递。
“非常期待冬奥健儿们书写出新的辉煌。也相信在冬奥期间,我们既能看到运动员的英姿飒爽,也能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他表示,参与冬奥火炬传递也更加激励未来科学城青年科研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拼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守正创新。
而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的
明星火炬手张驰
也正在社交媒体点赞“追星”
让他感叹后生可畏的
正是他和同事们
亲手抱过的小“外甥”——
在冬奥开幕式惊艳亮相的
“吹号男孩”朱德恩
北师大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学校朱德恩:号声嘹亮动心弦
今年9岁的朱德恩是未来科学城东区能源谷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学城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但他有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冬奥会开幕式“吹号男孩”。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他站在旗杆下,用小号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深情嘹亮的号声回响在鸟巢里,现场和电视前无数观众一下子湿了眼眶,很多网友留言,那是他们当晚最被触动的时刻。
朱德恩出自音乐世家,爸爸是著名小号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小号专业教授,爷爷朱尧洲是新中国第一代小号演奏家,奶奶商澄宋是中国著名钢琴家。而他的妈妈张雅楠,正是张驰的同事,未来科学城入驻央企中国商飞北研中心的一名宣传文化工作者。
自然而然,朱德恩拥有了像张驰这样一众了不起的“舅舅”和“阿姨”,并在潜移默化之下,除了乐器、绘画、乐高、足球等爱好,还喜欢上了“飞的感觉”,表示长大后想像“舅舅”和“阿姨”一样开飞机。
为什么选择让孩子在未来科学城上学?张雅楠回答说:“未来科学城非常重视解决园区企业员工的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引入了包括北师大、北京十一学校等名校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择校先择居,择居必择邻。在未来科学城东区定居多年,张雅楠一家对这里的工作、生活和教育环境十分满意,她表示,小学择校看中未来科学城,主要考量可以在此实现“职住平衡”。
“毕竟,子女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在父母。而且,学校老师普遍比较年轻、有活力,有非常强的责任心,采用小班制教学,非常注重孩子们各个方面的共同成长。”张雅楠说,“同时,未来科学城各大入驻企业,员工素质都很高,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孩子们耳濡目染也都很聪明、好学。”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枢纽型主平台,近年来,未来科学城着眼人才引进服务、优质教育供给、政策住房保障等多个维度,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引-用-育-留”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吸引了众多央企下属各类研究院、科技型企业和产业化公司近万名科研人才,持续汇聚多元创新力量。
今后,未来科学城将继续秉承“攻关未来科技、发展未来产业、集聚未来人才”理念,不断提升优质公共服务配套供给,构建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支撑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加快打造全球领先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新京报、北京昌平综合整理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查看更多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