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和空间服务
  • /
  • 详情页
要素优、后劲强!筑就科创引领的未来之城
发布时间:2025-08-20 17:08:00

近年来

GDP年均增长6.2%

总量突破18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又在高基数的基础上

实现了7.1%的高增长

供应产业用地超2000亩

产业投资年均增长超20%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2%

总量迈上700亿元台阶

科技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6.6%

成长为第三大支柱产业

“小巨人”企业达81家

专精特新企业达882家

国高新企业达2946家

……

一系列数据

佐证着昌平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图片


昌平坚持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

“四区”建设为总目标

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

发挥科技创新这个最大优势

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

以深化

研城融合央城融合

校城融合产城融合

这“四个融合”为着力点

持续优化发展要素、增强发展后劲

推动经济竞争力新质生产力

综合承载力、区域吸引力大幅跃升

图片


而在刚刚闭幕的区委六届十次全会上,基于当前全区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多组团支撑、多板块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擘画出在西部构建科教融合引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京藏高速G6科创走廊在东部构建以央企创新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京承高速(G45产业走廊在中部打造以城市北中轴绿楔和花园城市为主脉京北生态走廊新格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在首都工作全局中作更大贡献


01

研城融合建设“策源地”

功能基因组解码基因治疗

合成生物制造AI赋能生物制药

……

2025中关村论坛开幕式

发布的10项重大科技成果当中

4项由昌平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

参与的科技成果入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创新战略,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布局建设,支持脑科学、智慧能源等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锚定这一目标,昌平不断优化创新生态、集聚高端资源、促进成果转化,以昌平实验室以及41所高校、64家央企研究院、8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为支撑,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的转化、“从10到100”的产业化。

图片

▲昌平实验室

脑机接口,是新一代人机交互与人机混合智能的前沿技术。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自主研发出了“北脑二号”智能脑机接口系统,不仅填补了国内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空白,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并且有望于明年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图片

▲现场展示的“北脑二号”模拟动物试验

在昌平,诸如此类的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正如同雨后春笋般争相萌发,共有162个项目获评国家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未来科学城首次跻身全国科技城百强榜前三,昌平正崛起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02

央城融合牵手“国家队”

今年3月,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正式启动运行,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地,签约率超过70%,实现“启动即高效运转”。

图片

▲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

园区入驻央企代表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将以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为承载空间,深化产业生态协同,助力昌平构建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图片

▲17兆瓦直驱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支持开展央企创新能力提升改革试点,发挥央企核心科研力量优势,鼓励支持央企加速技术突破”“打造以央企为龙头、多元主体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央企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重要带动作用”,是昌平推动重大技术创新、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有力抓手。

图片

▲垂直轴风机与光伏组件共结构融合平台

截至目前,未来科学城吸引了67家央企集团的443家分支机构、6家链主央企入驻,涌现出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大功率铁-铬液流电池堆等一批全球首创成果5个国之重器也在这里诞生,同时还助力央企新获批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图片

▲中电普瑞特高压柔直换流阀工程效果图

今年,昌平区制定了支持央企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全力保障兵器工业、国家电投二期等项目完工,大力推动中石油、中粮二期等项目开工,上半年央企项目开工面积达58.5万平方米、为近年来最多。央企税收也在去年较三年前实现翻一番的基础上、上半年再增长近三成昌平已成为央企在京布局发展的首选之地


03

校城融合贯通“产学研”

今年5月

2025(第九届)中国品牌博鳌峰会

海南召开

沙河高教园区凭借其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

产业生态集聚效应及校城融合模式

获评“2025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的园区

图片

▲沙河高教园区获评“2025年度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这背后,隐藏的是昌平持续深化校城融合,与驻昌高校“双向奔赴”的幸福密码。在沙河高教园,昌平与10所高校共建未来大学科技园,北航空天产业园、北邮未来通信产业园、华电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投用,北师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开工……

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环沙河高教园区已落地高校成果转化企业超300家,实现高校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图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南门

在南口镇,昔日生产钢圈、保温瓶、平板玻璃的“三大厂”原址正在加速“焕新”,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仅用两年就完成规划、设计、开工、交付“四步走”,首批2个实验室已入驻,科学家公园一期开园,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已落地星煜空天等11个成果转化项目。

图片

▲清华大学南口国重实验室基地一期项目效果图

图片

年内,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将实现一二期整体投用,成为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在马池口镇,依托北京大学“新校区+新工科”,打造北大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首批9个实验室承载空间年底将封顶完工,加速形成发展新图景。

图片

▲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效果图

与此同时,在借鉴哈佛、剑桥、斯坦福等世界级大学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昌平区还将科学基因融入城市建设,高水平编制南口马池口科学家小镇规划,打造学研产城融合的空间系统,“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加速成型。

04

产城融合共筑“生态圈”

7月1日,全市首个定制化开发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米青年公寓开放入住,为小米应届生和年轻工程师提供“拎包入住、智能生活”的便捷体验,对解决员工职住平衡、推动小米持续在昌发展意义深远。

图片

▲位于北京昌平的小米公寓

与之呼应的是,位于未来科学城“生命谷”的全国首家超极合生汇开业即爆火,全国首个“好房子”龙湖观萃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等相继落地,全市最大山姆会员店将于10月开业……逐步完善的商业、教育、住房等配套设施,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走进来、留得下、发展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超极合生汇

人才聚则产业兴。作为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和未来产业主阵地,昌平区构建起了千亿级主导产业聚集成势、未来产业前瞻领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恰是昌平秉持“科学+城”的理念,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良性循环的生动写照。

图片

▲龙湖·观萃项目开敞阳台实景图

“把城市变成产业磁场”。围绕“实现产业能级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这一目标,昌平区打破传统产业园、居住区、行政区的壁垒,以高速、轨道、绿道密切连接,大尺度规划打造科创型、国际范、未来感的世界级科创廊道。

其中,在西部,构建以生命科学、数字智能和科教集群为特色,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朱辛庄数智创新港等10多个创新组团为支撑,以科教融合引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京藏高速(G6)科创走廊。

图片

在东部,形成以先进能源、未来健康和央企集群为特色,以央企创新创业集聚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未来美城”及北七家工业区等多个组团为支撑,央企创新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京承高速(G45)产业走廊

图片

在中部,打造以城市北中轴绿楔和花园城市为主脉,串联奥北森林公园“十园”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昌平新城生态休闲公园等节点,构建连片成带的京北生态走廊,并以北清路为轴串联起三大廊道,着力塑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格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着眼“十五五”

昌平区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征程

不断铺展高质量发展宏伟图景

面向未来

全区上下将主动担负历史使命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把“四区”建设推向前进

为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内容来源:北京昌平

服务热线:010—69751170
电子邮箱:kechuangfuwu@wlkjc.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视界C座
未来科学城
微信服务号
未来科学城
微信小程序
未来科学城
安卓APP
未来科学城
iOS APP
Copyright© 2017-2019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一号院A106室 京ICP备170600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