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吉林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智能大会暨国际仿生科学院成立大会” 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隆重开幕。吉林省副省长孙简,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任露泉,高金吉,张希,王云鹏,孙友宏,王树新,葛世荣,丁汉,刘合,毛明,郭雷,焦宗夏,顾佩华,戴建生,张建伟,谢胜泉,刘浩,Julian Vincent、Thomas Stegmaier、Stanislav Gorb、Hyuneui Lim、Seeram Ramakrishna、Mohd Sapuan Salit等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院士专家与30余位机器人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也作为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智能系列大会的开创性首秀,本次会议以“仿生科技·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仿生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与落地路径,引导探讨 “科技以自然为灵感,为未来发展注入动能” 的深层命题。不仅搭建起全球仿生科技智慧碰撞的高端平台,更以行业引领者的姿态,推动仿生领域从技术探索的单点突破迈向价值共创的生态构建,成为驱动全球仿生科技产业升级的重要纽带。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仿生科技作为前沿领域,正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仿生学科发展的决策部署,始终将仿生机器人与智能科技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昌平区已形成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落户企业超百家,涵盖医疗健康、家用服务、特种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通过“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布局,加快构建“1+5+1”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五大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区内企业创新实力突出,如未来科学城入驻企业松延动力研发的“小顽童”和“旋风小子”机器人在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表现优异。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一期效果图 区内聚集41所高校,包括北航、北大新工科等,科研与人才优势显著。小米“黑灯工厂”等高精尖项目落地,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一期将于2025年底交付,赛迪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提供保障。昌平区充分发挥央企集群的场景优势、沙河高教园的智力引擎以及“能源谷”“生命谷”的跨界融合能力,为企业提供从技术孵化到市场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
开幕式上,会议主席、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任雷教授,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理事长Thomas Stegmaier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昌平区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主任刘晓东,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分别发表了致辞。他们表示此次大会的召开恰逢仿生机器人产业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尤其对仿生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Thomas Stegmaier教授发表致辞
许心超副秘书长发表致辞 刘晓东区长发表致辞 张希校长发表致辞
在仿生机器人创新联盟启动仪式上,国际仿生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仿生机器人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任露泉院士,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主任、仿生机器人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汉院士共同为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大会期间,未来科学城集团与北京达奇月泉仿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汇聚了包括星网宇达、紫东太初、富维股份、凌云光、一汽模具、吉林资本等在内的多家产业链头部企业与创新机构,旨在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探索仿生机器人及仿生智能技术在工业制造、汽车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产业化落地。
此次签约也是未来科学城集团与月泉仿生友好合作的一次“双向奔赴”,双方将继续秉承使命担当,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探产业落地新模式,开启合作新篇章。
在此次大会上同步落地未来科学城的还有仿生机器人应用实验室,该实验室旨在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让前沿的仿生机器人技术走出实验室,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北京展厅也在此次大会上宣布落地未来科学城未来中心项目,展厅以“材料与结构”“感知与认知”“驱动与运动”“信息与智能”“仿生应用”五大板块,搭建起联通科学与工程、自然与技术的桥梁。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未来科学城依托昌平区高校人才资源和中关村创新成果转化优势,构建起以“一核引领,多点支撑”为总体布局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园(昌平)。产业园通过招引全球顶尖企业和培育本土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协同,建设北部产研融合示范区,推动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从生物启发的结构智能到人机共生的具身系统,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产业线的量产攻坚,2025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智能大会通过搭建全球顶尖学术枢纽与产业协作平台,构建了 “理论研讨 — 技术竞技 — 成果转化 — 市场应用” 的完整闭环。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对仿生科技前沿成果的全景式呈现,更是昌平区呼应国家“十四五” 规划,落实《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的重要实践。会议期间形成的专家共识及合作项目落实,也进一步展现了昌平区在构建创新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决心与行动力。
未来,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智能大会还将继续以未来科学城为主阵地,推出行业系列活动:如仿生创新竞赛、仿生科普沙龙、仿生科技论坛等,持续聚合产业资源,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我国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竞争中构筑新优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 内容来源:达奇月泉仿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