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时
昌平区
这座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
从产业发展到科技创新再到城市更新
以建设科教引领、
宜业宜居的
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的蓝图为指引
开启每天的逐“新”之旅
在刚刚过去的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收官阶段,北京海林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林自控)控制面板生产车间的员工们可谓开启了“争分夺秒”模式。车间内机器轰鸣旋转,长达数十米的智能组装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作台仅需6名员工即可高效运作,整个生产流程顺畅无阻。
“原来,我们一条产品全部流程生产线的人数大概需要35人,现在只需要20人就能完成所有的工序生产。之前,我们一个小时人均产出大概是在20只左右;现在,智能制造升级,我们的人均产出每小时突破到40只,效率提升了将近一倍。”海林自控运营中心总经理廉伟兵介绍道。
海林自控是国内智能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于能源楼控产品的研发。为适应国际国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提高综合竞争力,企业从经营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改造、市场拓展等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改造,实现订单排产有序化、物料配送协同化、人员管理规范化的新型管理局面,拥有28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0多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
当前,AI赋能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汹涌而至,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海林自控也有了新的布局。“我们最近推出了很多无线的控制模块,还有一些与AI相关的节能工具。”海林自控产品技术中心总经理兼海外销售中心总经理李斯洋介绍,通过这些海林自控的产品,不仅提升了舒适度还能实现低碳节能。“以一座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写字楼为例,每年的取暖费用需要100至200万元,使用我们的产品后,取暖费用会节约15-25%。”李斯洋表示。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考,昌平区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富集优势,不断完善“1+1+N”创新政策体系,出台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免申即享”“达标即享”政策清单,加快像海林自控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昌平区“专精特新”企业达到856家、国高新企业超过2000家、“小巨人”企业79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五年保持在6%以上的较高水平。2024年,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1328亿元、增长8.3%,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352.8亿元,同比增长5.9%,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前不久,2025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发布10项重大科技成果,成为全球科技界瞩目的焦点。这10项成果中的4项是由昌平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完成,凸显了昌平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活力。
科技创新的底气从哪里来?
昌平辖区入驻了41所高校,聚集了北京首个国家实验室以及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汇聚了4.8万余名科研人员。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过去一年,昌平区深化校城、央城、研城、产城融合,生命谷、能源谷双双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集聚区,高教园成功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未来科学城首次跻身2024全国科技城百强榜前三。
昌平区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的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期如期交付,今年年底将整体完工投用,集中承接清华大学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将来开展科研、推动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的“新”,新在哪里?
以我区在2025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发布的4项科技成果为例,它们要么是“新”在原始突破,要么是“新”在技术迭代,这些正是昌平区依托科创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精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生动体现。
得益于昌平近年来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化学重编程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的重大发现,国产多焦人工晶状体、“北脑二号”脑机接口技术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集中涌现,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6项,在昌科学家获得未来科学大奖、腾冲科学大奖、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等多个奖项。
接下来,昌平区将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聚焦扩容提质,提速生命谷三期开发建设,推动年内投用三个标厂,未来3至5年新增产业空间约500万平方米,实现生命科学创新走廊连片成带,构建“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生态圈。突出央城融合,谋划制定能源谷央企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不断提高央企“三率”。深化校城融合,在沙河高教园建设未来大学科技园核心区,争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的转化、‘从10到100’的产业化。”昌平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初夏时节,在鼓楼南街与南环路的交叉路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在工地上来回穿梭。这里是永安古城城市更新一期项目中历史再现节点之一的小南门。作为永安古城中轴线的南端起点,小南门节点以“重镇留影”为设计理念,计划通过城门、永安桥、护城河等景观小品还原历史上的古城空间格局,打造一处隔离喧闹的城市文化广场。
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抢抓进度,进行着构筑物施工和地面铺装的收尾工作, 预计整体项目将在5月内完工亮相。
随着小南门节点的施工渐入佳境,整个永安古城城市更新工作已全面拉开帷幕。除了在施的小南门节点和永安公园角楼节点以外,鑫隆市场拆除新建、文化馆更新、皇城粮油办公楼更新改造等子项目也将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陆续开工建设。“到2025年年底,永安古城城市更新一期项目预计将完成总工程量的30%左右。”负责项目建设的北京铭嘉科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强表示。永安热力供热厂更新改造项目也是今年开工的重点城市更新项目之一。目前,主厂房和办公楼的加固改造工作已经完成,项目已进入安全检测和装修阶段。加固工程通过对原有的混凝土结构外包一层型钢,全面提升了结构的承载力。项目建成后,不仅有助于壮大区域产业支撑,还将改善周边人居环境。
据统计,今年我区已开展两轮城市更新项目征集,共梳理出城市更新项目216项。其中,老旧小区改造类117项,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类33项,完善城市功能类18项,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类15项,社区建设类11项,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类13项,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类9项。随着各个项目的加速建设,我区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完善,带动城市整体风貌提升。
何其昌平?
是只争朝夕、马不停蹄的速度
是逐“新”而行、奋勇争先的勇气和魄力
让这座城市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蓬勃多姿、活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