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和空间服务
  • /
  • 详情页
致敬劳动者!未来科学城他们荣获全国、北京市表彰
发布时间:2025-05-07 09:59:00
4月28日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暨全国劳动模范
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在北京举行
2426人受到表彰
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
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其中

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西区

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制造部返修班组班长刘学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让我们向杰出的先进致敬!
向光荣的劳动者致敬!

刘学

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制造部返修班组班长,技师


刘学是新质生产力和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代表,扎根发动机制造一线11年,大胆创新,攻坚克难。一是致力于极致创新,参与企业转型新质生产力、智能化、数据链等项目8项,主动琢磨研制新工具工装,完成优秀改善文章及项目30个,7次获北京市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一等奖,累计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超500万元。二是专攻“急难险重”任务,成立高效精准的质量“鹰眼”稽查队和“潮汐”班组,带领团队铸就企业产品“超200万公里无大修”和月产13500+台发动机的历史纪录,节约人工成本50万/年。多次斩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三是聚焦创新传承,“刘学创新工作室”经5年攀升终获“北京市示范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认定,他把制造生产一线的发明专利、创新项目、优化改进、技能传承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总结推广,带领团队获26项国家专利,创新项目50余项,改善提案300份,师带徒50余人,区级以上技能型人才8人,市级以上赛事获奖19项,为企业培养造就了一批新时代产业工人。

刘学2021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获评北京市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图片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以实干实绩

推动昌平高质量发展



致敬努力奋斗的劳动者




图片

致敬不凡 致敬平凡

图片

4月29日上午,北京市总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2025年“五一”新闻发布会,今年,北京市评选出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252人。其中,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贺城元等共6人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陈英杰等4人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个集体荣获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

同日下午,昌平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者风采展示活动在北京泰康研修院隆重举行,为2025年昌平区荣获全国和北京市荣誉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

这些先进个人和集体来自工业制造、社区治理、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他们或是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艺攻克技术难关,或是在基层岗位用无私奉献传递温暖力量,或是以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卓越业绩,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全区树立了光辉榜样。



图片

北京市劳动模范

图片




图片

贺城元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叶片公司总监

图片

贺城元从一线生产干起,用拼搏与奋斗的精神,不断突破自我,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深耕制造行业20余年,对机械装备装配工艺、一线生产管理、产业数字化升级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2017年临危受命接管三一电气制造部,面对当时质量问题频发、员工大量离职等严重情况,他第一时间亲身深入一线走访,了解行业积弊与员工诉求,大刀阔斧带领员工进行改革,破除旧有桎梏,不断突破,成功重塑三一的业内声誉。在2020年行业“抢装潮”期间,他率先察觉供应链薄弱环节,提前布局,亲自接洽重点供应商,解决了回转支撑等关键部件的供应瓶颈,同时积极发动员工潜力,培养老带新、传帮带的快速生产扩增模式,在疫情期间人力培养吃紧的情况下,创造了产能三个月增加40倍的奇迹。在风电进入后竞价时代以来,顺应党的“十四五”数字化发展战略,他积极发掘公司新的竞争点,在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推动主机叶片双平台的全面转型升级,成功推广9条叶片精益标杆产线,并建成风电行业国内第一家灯塔工厂,让公司的人均产值与生产效率长期保持业内领先优势,为公司品牌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李彬周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工程师

图片

李彬周,长期从事复杂服役环境下关键装备部件表面防护与增材修复技术研究,在冶金矿山、海洋工程、舰船装备等领域关键部件防护与修复工程中做出了突出成绩,2024年获得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先后承担“复杂工况下冶金领域关键部件表面工程技术与应用”、“大型金属制件超声微锻造辅助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攻克了润滑组元、摩擦组元、强化组元与基体材料之间协同作用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有力推动了表面工程和增材制造技术的进步。注重原创技术开发,创新提出了“以丝代粉、丝粉协同”的表面防护与增材修复系统解决方案,成功开发出2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丝粉材料,产品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深度参与国防建设,组织与北海舰队某部共建“舰船表面材料与修复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自主开发的“新一代金属基防护涂层材料”和“舰船损伤在线原位增材修复技术”得到海军高度认可并实现工程应用,大幅提升了海军舰船快速应急维修保障能力,助力舰船新质战斗力生成。爱岗敬业,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是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典范。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田欣欣

北京未来科学城置地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图片

田欣欣,长期从事产业园区领域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专注低碳、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工程技术研究,是创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行家里手。她在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平原新城开发建设中成绩突出,2021年和2024年两次获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2020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荣誉称号。三年内,她高质量组织编制未来科学城规划综合实施方案50余项,为未来科学城一级开发和产业导入奠定了科学的空间规划基础。推动小米昌平智能工厂、高博医院等20余个市区级重点项目供地和开工建设,加速推动土地供应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企业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深受服务对象认可。围绕市政基础设施需求持续发力,成功保障“科学+城”工作落到实处,为百姓安居乐业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市政交通保障。同时,她坚持研究探索生态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参与搭建未来科学城生态智慧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助力其获评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全市首个住建部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区等荣誉。她还专注双碳理论实践,建设温榆河碳中和主题公园,入选北京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和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田欣欣求真务实,善于学习,敢于担当,是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者的典范。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艺经理,高级工程师

图片

吴坤同志本着服务“粮食安全”的初心使命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带领科研团队积极探索、持续创新,是农药原药工艺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领军人物,该同志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在工艺优化、科研攻关及团队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颁发的技术创新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为我国农药工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传统工艺路线,探索新型合成技术与方法,成功申请发明专利31件,其中13件已获授权。他推动建立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精准把控研发进度与质量风险,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跨部门协作,确保多个重大项目高效落地,以其严谨务实的管理风格和卓越的协调能力,成为团队攻坚克难的坚实保障。他聚焦绿色农药合成工艺开发,推动“三废”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突破,相关成果在行业内推广应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农药产业向环保化、集约化转型。在青年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他通过构建“传帮带”工作机制,加强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打造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研发队伍。吴坤同志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以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投身科研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是行业内外广泛认可的模范先锋。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张海平

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药师

图片

张海平,长期致力于医药行业技术革新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作为企业技术骨干与管理先锋,她以卓越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成绩斐然,2024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牵头组建专业技术转移团队,主导完成多项重点药品全流程转移工作,攻克工艺稳定性难题,先后顺利通过科苏、苏黄、豪苏等产品现场核查工作。带领团队实施设备智能化技改项目,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本人获得医药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推进者”称号,助力公司技术竞争力跃居行业前列。面对突发性市场需求激增,科学制定应急预案,通过优化排产模式、扩批验证等举措,提升关键药品产能50%以上,同时打造出一支高效协作的专业化生产队伍,人均效率同比增长22.96%。响应“绿色北京”建设,牵头完成工厂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与能源消耗,推动公司获评“全国健康企业优秀案例”,并协助企业通过安全标准化认证,创建北京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她始终以技术创新为矛、以责任担当为盾,在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赛道上勇毅前行,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药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张新贺

中建科工(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图片

张新贺,长期深耕一线,从事建筑领域钢结构、装配式、城市更新等技术研发创新。是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专家、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专业技术委员、2024年建筑钢结构行业青年榜样。其研究成果有效推动我国钢结构、装配式、既有建筑改造技术进步。获华夏奖2项、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等国家级协会奖8项。作为骨干参与北京通盈中心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牵头完成的“大型空间异形多面体不锈钢饰面建造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有3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国内钢结构施工技术发展。牵头集团重大研发项目“异形柱-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建筑体系成套技术研究”,主编行业标准《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施工技术规程》,推进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的迭代演进。组织团队开展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既有城市工业区绿色建造及运营技术研究”示范应用;牵头“全温区全业态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推进了国内城市更新、低碳建造技术进步。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打造出一支国内领先的优秀技术队伍,为我国施工建造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图片




图片

陈英杰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

图片

陈英杰长期从事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是北京市“十、百、千”社区卫生人才、社区卫生管理专家。在社区健康卫生事业第一线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获“2020年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2021年昌平榜样—健康卫士”、“2023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秀中心主任”荣誉称号。疫情防控工作中带领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多措并举共同抗击疫情。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社区居民健康的贴心管家,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诊疗服务,解决了社区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患者的后顾之忧,成为了社区居民的知心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社区职能,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强化中医药特色诊疗,构建“市-区-中心”三级诊疗模式,创建“一站一中医一特色”服务模式。创建“陈英杰创新工作室”,增设儿科、精神心理科、妇科、盆底肌康复室、眼科等科室,创建高血压专病特色门诊、儿科专病特色门诊、中医痹病专病特色门诊,不断满足辖区居民健康需求。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是新时代卫生工作者的典范。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图片

李丽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综合诊治工作,在医教研各方面取得优秀成绩。2018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2年获评医师报、央视网举办第七届医学家年会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新锐”。建设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肝胆肿瘤MDT,获国家级平台认可,医院成为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地区首批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建设单位。推动癌症姑息治疗病房建设,本中心是北京市优秀疼痛标准化管理建设病房、中国肿瘤姑息治疗培训学院培训单位。本人多次获得“优秀医师”、“医疗卓越”等荣誉。在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有理事、副秘书长等任职。参与建设北京地区首家肿瘤整合管理培训基地,成立京津冀肿瘤MDT沙龙会,支持医联体建设。第一作者发表IF>10的高水平论著。发现介导索拉非尼耐药的关键靶点(IF41.4);首次提出诱导铜死亡治疗ARID1A失活型肝癌的靶向策略(IF14.3)。获国家卫健委资助主持临床研究,为胆道癌治疗提供循证证据。多次获得“优秀科研个人”、“科教贡献”等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研究课题多项。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王鹏飞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党委书记、执行校长,高级教师

图片

王鹏飞自29岁起担任学校党组织书记以来,他用专业思维和创新理念深耕基础教育管理实践领域,积极探索育人模式变革,办学成效广受赞誉,2024年获评首都劳动奖章,2017年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他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生态,以构建“大思政课”发展格局为基础,在课程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形成合力。学校获评北京市首批思政课示范基地,个人主持课题立项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主编《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怎么做》。他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贯通实践,牵头构建“三层六域”贯通课程体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终身发展之需设计长链条培养方案,借助脑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累计为1600余学生构建全面画像,大力推进数字化赋能差异化教育资源供给,相关探索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现代教育报等媒体报道,5篇文章在《中小学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他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建设,构建“四个素养+四个工程”成长体系,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分层分类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亲自主持绩效工资改革、非坐班制等多项保障举措,三年来为“国培计划”授课近20次,覆盖干部、骨干教师1000余人。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翁乃杰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主治医师

图片

翁乃杰数年来如一日,聚焦居民需求优化服务内涵,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打造优质基层卫生服务新样板。她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创建并丰富“七”心为民,家有“医”靠党建品牌,荣获新时代京津冀医院文化品牌建设优秀奖;激活内部机制,建立综合质量考核分配体系,让队伍内生动能高效发展。务实笃行,以“细举措”做实“大民生”。对检验科进行标准化建设,做强双心、慢阻肺、疼痛专病特色科室;推进糖尿病专病门诊建设,共同照护门诊授牌,荣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项目“优秀中心”称号;开设盆底康复、药学门诊、中医脊柱科、小儿推拿,丰富健康证等体检业务,全力满足居民需求;锐意进取,以“善作为”守护“大健康”。创新5种家医服务模式,成立全市首家镇级政府主导的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联合体模式并在全区推广。健全单个慢病“筛、诊、治、管”→三高共管→多病共管闭合全流程慢病管理体系;探索北七特色的医务社工服务模式,创建2024年北京基层医务社工示范基地。创新赋能,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组织能力提升培训13场,推进8个科研项目,增添自助机、移动收费、处方前置审核、AI项目,打造便捷高效就医服务新体验,多措并举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北京市模范集体

图片


图片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于环境监测、碳监测碳计量、工业过程分析、科学仪器及环境综合服务领域,201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3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状荣誉称号。该公司是国内环境监测行业的龙头企业,核心产品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服务于全球50个国家及地区3万余家客户,拥有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480余项,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10余项。该公司组织科研团队进行高端分析仪及核心部件攻关,突破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光腔衰荡光谱技术、质子转移反应和飞行时间技术等多项高端科学仪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该公司聚焦双碳领域,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科研院所,创新性地提出了碳计量数据可信认证凭证技术,并在火电行业形成首张碳计量凭证,在第十届碳市场大会上正式发布,并获得双碳贡献奖。该公司组织科研团队研发国际首套基于直测+数据可信的“新型船舶碳排放计量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40万吨国际远洋船,获国际认可,并作为“基于先进数字计量技术的新型碳计量体系”典型案例,在2023年碳计量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发布。该公司以“致力生态技术,守护绿色家园”为使命,为成就卓越的生态环境企业品牌而不懈奋斗。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未来科学城学校艺术中心

图片


团队教师自建校起10年坚持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设“戏剧+”、影视、舞台美术、偶剧等艺术素养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开设戏剧舞蹈、戏剧音乐、戏剧美术、项目式戏剧跨学科课程,成为全国极少有的全员全学段开设艺术综合课程的学校。与高校联动,引入高校专业资源,融合团队教师自身专业优势,形成基础教育阶段戏剧育人的创新样本,课程体系获评全国中小学美育创新改革优秀案例。

滑动查看榜样事迹




服务热线:010—69751170
电子邮箱:kechuangfuwu@wlkjc.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视界C座
未来科学城
微信服务号
未来科学城
微信小程序
未来科学城
安卓APP
未来科学城
iOS APP
Copyright© 2017-2019 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一号院A106室 京ICP备170600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