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北四座普通村庄到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枢纽型主平台
从10平方公里的一隅之地
再到170.6平方公里创新高地的焕新蝶变
十五年砥砺前行,奋发图强
围绕“科学+城”理念
未来科学城集团积极落实
“高起点规划”的工作要求
构建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
未来科学城在翻天覆地的改变中走向未来
未来科学城起步区为原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2009年9月,未来科技城首个法定规划——《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及北区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获批。规划提出“创新、开放、人本、低碳、共生”五大核心理念,并将这五个理念有机结合,多维立体地构筑了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齐全、高标准与现代化、统筹高效、绿色低碳的科技生态新城。同时,在核心区城市设计项目中聘请世界顶级团队,开展三轮国际方案征集活动,借鉴了国内、国际最先进的发展经验,大胆引入市政综合管廊、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绿色建筑、智慧城市、TOD开发模式等先进技术标准。
迄今为止,10平方公里土地上已构建起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包含11项法定规划和23项专项规划,涵盖了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空间范畴、不同管控维度的多层面、多层级规划内容,以超前的视角和健全的体系,预见并引领着这片土地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未来科学城10平方公里鸟瞰图
2019年6月,《未来科学城规划(2017年—2035年)》印发实施,未来科学城由10平方公里扩区至170.6平方公里,这不仅仅是用地面积的扩张,更是规划理念与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
规划构建了“两区一心”的空间格局和“两谷一园”的产业布局。东区,围绕10平方公里核心区,积极构建能源领域技术创新源头和产业高地。西区,以生命科学园、沙河高教园为核心,搭建起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平台。位于中部的生态绿心,作为连接东西两区的纽带,规划将绿地、公园、水系嵌入城市肌理,将城市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完美融合。未来科学城将聚焦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核心领域,汇聚国际一流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和人才,从技术创新领航区、协同创新先行区、技术人才集聚区与创新创业示范城四个维度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优先布局底层建设让新城发展底气十足。当前10平方公里的“能源谷”核心区道路纵横、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规划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画卷。
为承接先进能源产业成果转化,核心区西部的北七家工业园,转型升级为未来科学城成果转化基地,未来星科低碳产业园已启动建设;核心区北部的小汤山美丽智造园,聚焦美丽健康产业,汇聚定制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智造力量,打造美丽健康产业高地。
为补齐“能源谷”城市配套短板,未来科学城集团在规划编制阶段充分论证用地指标需求,整体统筹区域停车位,精准核实市政条件,形成了具有可实施性的规划方案,确保昌平首家山姆会员店等各类配套项目顺利落地。
为紧密配合市区两级规划部署,未来科学城集团协助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编制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产业策划,加快构建医药健康创新产业体系,加强城市特色风貌塑造,补足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短板;同时创新用地功能混合模式,吸引人才从办公室、实验室走出来,促进学科交叉、企业交流。一幅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开。
在“生命谷”东侧,为发展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未来科学城集团在小米二期规划阶段与企业充分沟通,将企业需求与空间资源高效精准匹配,统筹考虑小米黑灯工厂手机智能生产线对于高度及周边交通功能的需求,拟定地块规划指标、建筑高度及建筑密度指标区间,在确保规划刚性的同时预留实施弹性,加快推进小米产业园项目顺利落地。
小米北京昌平智能工厂实景图(左)、小米智能工厂二期效果图
从纸上谋划,到生动实践,一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新都”,正阔步走来。一份份获批的规划,像一颗颗种子,在未来科学城这片热土上拔节生长,“科学+城”氛围日趋浓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各项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阔步跃升”的发展态势,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见证着未来科学城的跨越与发展
也跳动着向前、向上、向美的强劲脉搏
15岁风华正茂,未来更加可期
宏伟蓝图已绘就,踔厉奋发正当时
未来科学城集团将继续锚定发展使命
向着美好的未来奋跃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