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依托未来科学城
加速布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
卡位这一“未来产业”新赛道
催生新质生产力
《昌平区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近日正式发布,充分发挥未来科学城“攻关未来科技、发展未来产业、集聚未来人才”的优势,推出10个方面共32条措施,推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引领区。
该政策从创新孵化、产业集群、项目落地、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促进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平台和重磅人才加速落地、集聚发展。此次专项政策的发布,将与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规划和行动方案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共同开启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扫码浏览政策全文
2023年11月,昌平区编制发布《昌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北京“高精尖”产业方向和昌平区域产业定位,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及美丽经济、农业及食品、环保、能源、新材料“五大领域”,聚焦研发转化、高端制造、企业总部“三大环节”,构建“八个一”产业支撑体系,即打造一个产业集聚区,组建一个国家创新中心,出台一批产业支持政策,聚集一批优质高效企业,搭建一批关键共性平台,设立一批产业发展基金,汇集一批产业骨干人才,支持一批有效应用场景,努力打造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样板间”。
2024年1月6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未来科学城举办。会上,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启动建设。筹建中的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落位未来科学城,重点布局生物催化剂设计、生物制造原料开发、生物制造过程强化、生物制造产品工程等四大分中心,将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开展全流程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引领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筑牢基础。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以昌平全域为基底,以未来科学城为重点,结合现有规划条件和产业用地开发时序,分步有序规划建设创新孵化区、转化加速区、高端制造区、总部办公区等“四大功能区”,形成“U”字型空间布局,有序串联“生命谷”和“能源谷”两大创新组团,有效衔接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更好地服务北京未来产业布局,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近期将启动15万平方米起步区建设,打造集“总部办公+研发平台+孵化加速+小试中试”为一体的创新孵化空间,满足各类生物制造产业需求。